苗侗时装秀,丰收季里“秀”幸福。一针一线,苗绣车间把“指尖技艺”变成“指尖经济”。虚拟穿越,看大山里搬出来的化屋村有什么新变化。发展乡村旅游,建起露营基地,推出水上观光游、滑翔伞等旅游新产品,把乡村振兴的“愿景图”绘成“实景图”。
这段时间正是黔西市化屋村的丰收时节,村民们的农活已经忙得差不多了,在化屋村的非遗体验展示区,大家正在准备庆祝丰收的苗侗服装秀。自从发展乡村旅游以来,化屋村的歌舞队逐渐壮大,每个周末都会给游客们展示歌舞。
化屋村旅游有三宝:生态、文化和特产。化屋村原名“化屋基”,意为“悬崖下的村庄”,整个村子284户村民以苗族为主,白墙灰瓦的黔北民居,两岸瑰丽险峻的青山,碧波荡漾的乌江水,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,带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。
搬得出稳得住搬迁小区开启新生活
十年前,化屋村贫困发生率超过63%,有些村民居住在环境简陋的木屋里。十年前化屋村的麻窝寨组有34户村民,几乎每家每户都住在简陋的木房子里,用电不稳、用水靠背、出行靠走,石旮旯里刨苞谷,哄饱肚皮不赚钱,这就是曾经化屋村麻窝寨人们的生活写照。
在脱贫攻坚过程中,当地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,整个麻窝寨组都搬到了化屋村的安置点。一栋栋灰瓦白墙的二层楼房鳞次栉比,村里道路整洁宽敞,人们在这里开启了新的生活。
搬得出、稳得住,还要逐步能致富。化屋村的苗绣车间带动了当地20多名苗族妇女稳定就业,并且村里还引进了研发团队,刺绣、蜡染等手工技艺已经开发了100余种文创产品,传统的“指尖技艺”正在变成“指尖经济”。
完善基础设施乡村旅游再升级
这些年贵州大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,为化屋村发展乡村游带来新机遇。站在化屋村,可以看到一座横跨乌江的大桥——鸭池河大桥,全长1450米,修通之后,从黔西到贵阳的时间也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之内。同时,大桥还连通了附近的5条高速公路,形成了便捷的高速公路网。这几年,村里还新修了乡村旅游公路,沿江步道已经投入使用,去年化屋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0元,悬崖下的村庄正在“蝶变”成美丽乡村。
丰富旅游业态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化屋村引进了市场投资主体,开发中高端民宿、打造旅游观光线路。化屋村的露营基地有40多顶帐篷,今年5月运营以来,化屋露营已经成为村子新的旅游名片。可以在营地里听听音乐,喝喝咖啡,定制研学项目。同时当地还联动化屋村临近的景点,推出水上观光游、滑翔伞等旅游新产品,促进村民增收。可以说,乡村振兴的“愿景图”正在一步一步变成乡村振兴的“实景图”。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